人活着的原因是多元且复杂的,可以从以下几种观点来思考:
自赋意义与活在当下
人的存在从宏观看没有既定意义,但从微观看可以自赋意义,并且活在当下是关键。由于人生最终空无,当下的感觉是实在的,人们应在意存续期间的感觉,追求物质、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三方面的舒适,比如保持衣食住行舒适,避免过度追求奢侈,因为像维持适宜的周边温度这种看似简单的舒适条件也需要努力,同时在选择上也应以舒适为导向。
面对人生无意义的认知与态度
人生本无意义,它是随机偶然的,不存在宿命论所说的既定未来,未来充满变数,如新冠疫情的出现就难以预料。人们应承认这一事实,不被宿命论等虚假观念误导,同时不要因人生无意义而陷入过度焦虑,应积极面对这种不确定性,尝试在无意义中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,形成自己的精神生活,从而获得人生意义感。
自我实现与追求目标
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是活着的重要意义之一,这可以是利己、利他或既利己又利他的。例如特蕾莎修女、雷锋等通过奉献利他实现自我价值,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通过创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实现自我价值。同时,人活着可以确立自己的想法和目标,并努力追求,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和重塑,如提升身体、社交圈子和心态等方面,使生命更有意义。
爱与责任的驱动
人活着也是为了爱和被爱,对亲人、朋友的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构成了生命意义的一部分。人们在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履行责任的过程中,找到生命的价值和归属感。
体验与感受生活
活着是为了体验世间百态,包括各种经历如学习、工作、结婚等,不应执着于寻找一个抽象的人生意义,而是用心感受这些体验过程中的点滴,享受生活本身带来的丰富感受,从中发现和领悟生命的意义。
摆脱对确定意义的执念
不应执着于一定要找到一个确定且被所有人认同的生活意义,生活目的往往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和痛苦,人们追求比现状更好的东西,但这个目的更多需要自己去探索,而不是依赖他人告知。在现代社会缺乏类似先知这种思想权威的情况下,人们要学会独立思考,勇敢面对没有明确指引的现状,在探索过程中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。 |